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:
中国证券报
•外资大幅加仓 QFII上半年末持仓汽车行业市值最高
上市公司2025年中报正在密集披露当中,QFII上半年末重仓股及持股变动情况浮出水面。数据显示,截至8月12日,已有26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中报。其中,64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出现了QFII的身影。具体来看,QFII在二季度新进成为28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;同时,对另外18只个股的持股数量相比上季度有所增加。从行业板块持仓情况来看,在64只重仓股中,QFII上半年末对汽车、建筑材料、电力设备行业持仓市值居前,分别为13.08亿元、11.18亿元、10.70亿元。
•成交额超2万亿元 多重积极因素共振助推A股持续上行
8月13日,A股市场三大指数全线上涨,上证指数突破2024年高点,创逾3年新高,创业板指涨逾3%,创近10个月新高。整个A股市场超2700只股票上涨,百股涨停。CPO、光芯片、高频PCB等板块表现活跃,整个A股市场成交额为2.18万亿元,创逾5个月新高。资金层面,来自融资资金的增量资金积极加仓。数据显示,截至8月12日,5月以来A股融资余额累计增加超2400亿元,而股票型ETF资金同期净流出超1700亿元。8月13日,沪深300主力资金净流入近50亿元。分析人士认为,沪指突破3674.40点是多重积极因素共振的结果,近期两融余额站上十年新高,反映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正在持续回升,市场正处于上行趋势中。
•实探国补政策出台后的消费贷市场:银行储备充足 利率有望“2”字头
“申请这款消费贷产品的人很多,其能够满足大部分客户的资金需求,最低利率3%,可随借随还。待‘国补’贴息政策正式执行后,优质客户贷款利率有望以‘2’字开头。”8月13日,建设银行北京市朝阳区某网点的消费贷业务人员一边在银行App上翻动产品界面,一边向记者介绍。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日前正式出炉,6家国有大行悉数加入消费贷“国补”行列,12家股份行紧随其后,有银行宣布将于9月1日落地贴息举措。除利率有贴息加持外,消费贷额度也在提升。记者实地走访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,目前,银行消费贷利率基本保持在3%以上,有的银行还对消费贷额度进行了升级,推出了最高额度为百万元级的产品。
上海证券报
•存量改规则、新品新机制 权益类基金加大分红力度
数据显示,截至8月13日,今年以来基金分红总额达到1415亿元,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近40%。其中,权益类基金分红金额猛增,达到348.84亿元,是2024年同期的3倍多。权益类基金分红金额激增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:一是业绩打底,今年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强劲;二是基金公司对投资者体验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,通过分红增强持有人获得感。
•风电行业持续向好 零部件企业业绩攀升
风电行业回暖势头强劲,零部件企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。数据显示,截至8月12日,11家风电零部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5年半年报或业绩预告,其中6家实现或预计实现净利润增幅超100%,行业复苏动能强劲。
•业内专家:银行应在细分市场挖掘有效信贷需求
7月信贷数据波动,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。除季节性波动、地方债务置换等因素外,信贷需求变化也影响了7月贷款增速。业内专家分析,大客户财务费用为负,银行信贷融资实际上对其没有吸引力,对这类客户的贷款利率已经处于“降不动”的地步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,传统信贷需求减少,新动能领域信贷需求增加。金融机构未来也需要适应形势变化,加快转变经营思路,进一步下沉客户,在细分市场中挖掘有效信贷需求。
证券时报
•A股再融资市场扫描:政策发力引活水 规模与质效齐升
今年以来,在政策端的持续发力下,A股再融资市场显著回暖。整体来看,今年前7个月,A股市场近120家次公司实施再融资(含定增、可转债、配股),合计募资约7675亿元,是去年全年的3.4倍,且超过2023年全年。其中,定向增发承担再融资主要角色。2025年前7个月,定向增发募资总额占再融资总额的比重接近95%,这是时隔7年后,定增募资占比再次突破90%。以再融资募资总额与募资总额(含首发募资、再融资)对比来看,2015年以来,再融资募资占总募资额比重持续超过60%。2025年前7个月,这一比值超过92%,创近10年最高水平。按板块划分,今年前7个月,主板再融资募资接近7000亿元,占再融资募资总额比重超九成,双创板块占比达8%以上。
•沪指突破拉动公募赚钱效应 股基增量资金加速入市
公募机构的做多热情与赚钱效应,正通过指数突破行情得到直观印证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8月13日,已有5只A股主动权益类基金实现年内业绩翻倍。全市场收益率超60%的基金产品数量达到134只,业绩最佳产品年内收益达1.28倍。受益于股票型基金的高弹性特征与持续的赚钱效应,公募权益类基金发行持续升温。据记者统计,本周启动募集的31只新基金中,权益类产品达到26只,其中股票型基金22只、偏股混合型基金4只,股基发行数量占新发基金总量的83.87%。
•多行业力推“反内卷” 共筑产业健康根基
过去几年,“内卷”浪潮已席卷汽车、光伏、锂电池、钢铁、水泥等多个行业,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正不断凸显。越来越多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的境地,产业生态的健康根基也持续被蚕食。在此背景下,“反内卷”已不再是可选项,而是关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“必答题”。这对于打破市场分割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,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。
证券日报
•年内险资举牌上市公司已达27次
截至8月13日,年内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总次数已达27次,已远高于去年全年的20次。其中,25次为主动买入触发举牌,2次为被动因素触发举牌,反映出今年险资主动增持上市公司的意愿强烈。同时,从举牌方式来看,竞价交易和二级市场买入是主要的方式;举牌的资金来源则以自有资金和保险责任准备金为主。业内人士认为,未来,险资增配权益资产仍有较大空间。
•多只公募基金产品增设代销机构
农银汇理基金、上银基金、宝盈基金等多家公募机构近日发布公告称,为旗下部分基金产品增设代销机构,包括券商、银行等多种类型。在受访人士看来,不同代销机构各有优势,在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壮大、指数化投资持续发展、代销市场竞争加剧等背景下,代销市场也出现了新变化,代销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。
•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增添“新动能”
8月12日,深圳证券交易所全资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,将于8月15日正式发布深证AAA国企信用债指数和深证AAA民企信用债指数。两条指数分别聚焦国企和民企两类发行主体,多维度反映深市高等级信用债的整体表现,充分满足市场对高等级信用债的投资需求。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,此举不仅丰富了债券指数体系,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投资参考,助力其更精准地把握不同主体高等级信用债的市场动态,促进市场资源合理配置;同时,还进一步完善了资本市场生态,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高等级信用债领域,提升市场的活跃度与稳定性,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在产品创新、投资服务等方面持续优化升级。
|